税务学院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学生活动 >> 正文
唯我,独爱书香
文章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3-06-19 00:00 点击数:
                                                 [散逸流文]
 
                                       文/财政1272班 李海睿
最近,一则新闻显示:我国某城市某一小学内开设了一个“电子教学实验班”,引发读者议论纷纷。教学单位表示,此举可以减轻由于过于沉重的教科书本引发的身体发育问题,而家长却不禁担忧孩子们的“精神食粮”是否会随着教科书的减少而逐步消失,至此,我不禁反问:“电子书籍是否真的可以代替传统书籍?”
是的,随着新兴科技如雨后春笋般的发展出来投身于IT行业的科技人员经过不懈的努力,将电子书籍的功能逐步完善,各式各样的电子书籍的确可以扰乱人的眼球,但是,电子书籍真的具有传统书籍的特色和功能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至于为什么否定呢,笔者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论述:
一、制作材料
众所周知,传统书籍是由纸张制作而成,经过层层工艺,散发着原木的醇厚和浓墨的郁香,将厚重的历史一点一滴的氤氲在每个由墨汁打印而成的文字上,像散发着金黄色光芒的五千年历史。每个文字喧嚣着、呐喊着,通过泛黄的书页,似一股书香直通灵台,用心感受着,将阳光分散成赤橙黄绿青蓝紫,沉浸在温暖之中。
翻开书页,抚平微皱的页脚,泡一杯香茗,守一份相思,幻一片梦境,让灵魂与主人公相牵相绊。替自刎乌江的项羽呐喊,为忧国忧民的杜甫落泪,为可悲可叹的黛玉葬花,为迂腐软弱的闰土彷徨……
叹花开花落,看云卷云舒。当岳飞激战沙场,心跳便会随鼓点激荡;当董小宛香消玉殒时,我也会为之黯然神伤;当一曲凤求凰从当垆飘出,两朵红云也会映在脸颊。而这种触动又怎能从那冰冷的二极管中印进我的心房!仰天犹叹:“唯书香净我心。”
二、读书心理
读书,虽名为读书,实为解书,解则为解释、解析,更深层次的为理解贯通,将精髓混于骨血,如天地混合,不可分割。
要想达到这种层次,死记硬背则显得过于生硬,像醉酒的人回家,只进到了院子而被隔在房门之外,所以想要融会贯通则要清闲、安静、反复。前两者人为很容易做到,而反复却需要很大的耐心。耐心是一种很微妙的情感,因为它不仅由个人意志所支配,同时也与相处的事物有关。
当面对电子屏幕时,大脑皮层不能产生兴奋,因此就算故事再吸引,也只能产生麻木、劳累的情绪,更别提反复阅读,领会精髓了。
孔子云;“天下难事,心做于易;天下大事,心做于细。”
且如今,地铁站上,公交车上,甚至是课堂上,映入眼帘的是学生、青年们埋头于42寸的屏幕上,而阅读的内容则是千篇一律的言情、玄幻等小说。于是人们不禁要问:“如果学生阅读大量诸如此类的书籍是弊大于利,还是利大于弊?”
我也曾沉浸在电子书的新奇和轻便中,现在我不禁扪心自问,在看似每时每刻都在于书籍学问打交道,而我真的学到了什么?于是,汗颜不止,仅存的印象是那时的心情,而内容早已忘记。电子书籍易让人陷入一种机械阅读中,不去思考书中的内涵,而是去关注故事的表面情节,甚至,是为了做样子而去读书,贪多的阅读只能像牛嚼牡丹,像新兴的诗人写作—华而不实。
三、传统文化
纵使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夏一统,商周继之,春秋战国乱之,秦一统,两汉继之,三国魏晋南北朝乱之……而传统文化却是历久弥新,不得不提的是中国的四大发明:印刷术、造纸术。众所周知,书本正是通过这两个发明才能制作而成的,即中国文化是书籍制作的源泉,有了这层涵义,书籍则不再仅仅是书籍,而是笼罩在中国传统文化下的产物,针对媒体表现出来的“电子书即将全面代替传统书籍”这类报道,笔者对此不置可否。虽说电子书籍的产生无伤大雅,但如果要代替拥有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就是在发达的文化成果中都是不被允许的。
传统书籍通过指尖与文字接触去感受古诗词的优美,去感受孟浩然的语淡而味深;王维的恬淡生动;杜甫的沉郁顿挫;白居易的“上至老妪孤翁,下至黄口小儿”的平白清新;欧阳修的清丽明媚。言有尽而意无穷。
有人说,读书是幸福的起源,也是明志的象征。所以怎样读书,读什么样的书,是青年们应该考虑的问题,与其埋首于电子书籍上的言情故事,还不如手捧一本泛黄的诗词,去探寻其中的幽然婉转。
虽是如此,若是放弃电子书籍的创新提升,则会阻碍对科技的探索和发展。而放弃传统书籍的传承和延续,则为舍本逐末,弃帅保车。所以在目前社会,决不允许电子书籍取缔传统书籍。
技术的成果总是奇幻而多彩的,而历史总是韵味悠长,沁人心脾的。如何选择,并不是个人喜好的问题,而是关乎于整个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系统的改革。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仍以解决人们日益见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为主要矛盾的时期,人们不应丢弃传统书籍,丢弃自己的文化,更不应该因无法预测的前途而放弃发展电子产品这一技术,任何过激的行为都是愚蠢而不必要的。
也许在未来的世界,在完整健全的教育体制下,在足够的科技水平下,传统书籍和电子书籍可以齐头并进,各补所缺,为人们带来一个全新的知识宝库。
 
 
 
 
 

返回目录

学院电话:0431-84539336 0431-84539320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净月大街3699号

 吉公网安备 22017202000216号 备案号:吉ICP备10200631号-2

学院微信公众平台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净月大街3699号
吉林财经大学税务学院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8